肥料使用基礎知識
肥料是作物高產優質的重要物質條件。為了正確合理地使用肥料,首先應了解肥料的基本概念,掌握施肥使用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瘜W肥料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常用的化學肥料主要是化學氮肥、磷肥、鉀肥的單質肥料及復合肥料。對這些肥料的種類及其特點、品種、成分、性質的了解掌握,是合理使用肥料必需的基本知識。每種肥料的施用時期、施用量、施用方法等在不同的作物上都會不同,但施用技術要點必須與其成分、性質及特點相符.蔬菜是復種指數和產量水平都很高的作物,可能會出現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這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本章也講述微量元素肥料及其使用問題;瘜W肥料的配比混合、貯存及簡易鑒定,也是正確有效地使用肥料的基礎知識內容。
在蔬菜生產中,施用有機肥料(農家肥料)是非常重要的優質高產栽培措施之一。有機肥料具有許多優點,但也有其不足之處,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得益彰,兩者配合施用十分必要,有機肥料的合理使用,必須以每種有機肥的特性為前提。
本章最后針對蔬菜營養特點,扼要講述瓜果類、葉菜類、根菜類等幾種蔬菜的施肥方法,并介紹蔬菜栽培中可供使用的其他一些肥料。
(一)肥料的概念和施肥原則、方式方法
(一)肥料的概念
一般認為,凡是施入土壤中或是用來處理檀物(作物)的地上部分,能夠改善植物營養狀況和土壤條件的一切有機物和無機物,都稱為肥料。
為了在肥料的施用、制造、研究等方面的方便類繁多的肥料加以分類。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如下:
1、按肥料的制造、供應分類 (1)農家肥料 如廄肥、堆肥、綠肥等。 (2)化學肥料 如硫酸銨、過磷酸鈣等。 2、按肥料對植物的作用分類 (1)直接肥料 如氮肥、磷肥、鉀肥等。 (2)間接肥料 如石灰、石膏、細菌肥料等。 3、按肥料的成分、性質分類 (1)有機肥料 如糞尿、廄肥、堆肥等。 (2)無機肥料 如硫酸銨、磷礦粉等。 4、按肥料的酸堿性分類 (1)酸性肥料 如硫酸銨、過磷酸鈣等。 (2)中性肥料 如硫酸鉀、硝酸鉀等。 (3)堿性肥料 如石灰氮、草木灰等。 5、按肥料肥效快慢分類 (1)速效肥料 如硫酸銨、過磷酸鈣等。 (2)緩效肥料 如石灰氮、餅肥等。 (3)遲效肥料 如堆肥、磷礦粉等。 6、按肥料中所舍元素的多少、所含主要養分的不同分類 (1)單質肥料 如硫酸銨、尿素等。 (2)復合肥料 如磷酸銨、磷酸二氫鉀等。 (3)微量元素肥料 如硼砂、鉬酸銨等。
(二)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則
施肥的目的是培養地力和營養作物。肥料是奪取優質高產農產晶的物質基礎,有了數量多、質量好的肥料,還要巧施,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生產實踐表明:作物種類、氣候、土壤、施肥技術及其農業措施等都能影響施肥的效果。我國農民“看天、看地、看苗”的施肥經驗,就是很好的概括,現分別簡述如下: 1、看天施肥 溫度、雨量、日照、濕度等氣候因子都能影響土壤中養分的轉化及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從而與施肥密切關系,其中尤以溫度和雨量為最甚。 (1)溫度 它影響作物生長、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及根 系對養分的吸收。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提高,呼吸作用加強,作物吸收養分的速度也隨之加快。當溫度大于30℃或小于o℃時,吸收速度就下降。因為在低溫時,呼吸作用和代謝作用均較緩慢,而在高溫時,能使根系老化,又易引起體內酶蛋白變性,只有在適宜溫度范圍內,作物生長正常,吸收養分最為有利。 一般來講,在低溫條件下,鉀的吸收受到明顯影響,磷次之,而低溫對作物吸收氮素則影響較小。因此,在低溫寒冷的情況下,應注意磷鉀肥的施用。 (2)雨量 雨量對養分狀況的影響很大,施人土壤中的化肥的溶解、養分在土壤中的移動、有機肥料的分解及根系對養分的吸收都儒要水分。雨水多的地區及季節,易引起硝態氮等養分的流失,損失的數量決定于雨量的多少和強度。降雨量相同時,分散而均勻的小雨可能沒有淋失,大雨則易引起大量的淋失,在溫暖多雨的地區,土壤中微生縫活動旺盛,有機質分解快,不易積累,應重視有機肥料的施用,且可施用腐熟程度差的有機肥料,還宜深施。相反,在雨水少的情況下,養分的流失不是主要問題,而是設法調節土壤水分如灌溉,以發揮肥料的效果,且宜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增施磷、鉀肥,以彌補由于水分不足,磷鉀在土壤中移動慢而導致供肥差的不利影響。同時對提高作物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此外,光照也影響根系對養分的吸收。據研究,當光照為自然光照的26%時,氟、磷、鉀的吸收降低30%一40%,所以,光照太弱時,應酌情增加施肥量,尤其是鉀肥。 2、看土施肥
作物主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而肥料的施用,除少量是作物根外迫肥外,絕大部分是施人土壤中,再被作物吸收。因此,施肥與土壤性質有密切關系。 (1)有機質含量與施肥 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的結構性、供肥保肥性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都有影響。通常認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5%以上為高量,1%~2.5%為中量,1%以下為低量。在一般情況下,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結構好,保肥保水能力強,微生物活動旺盛,供肥性能好。這類土壤上,施肥好控制,宜施用各種化肥,用量多些也不致引起作物的瘋長,損失也較小,化肥的效果易發揮,相反,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結構差,通氣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弱,供肥性不良,這類土壤,宜增施有機肥料,逐步改善土壤性狀,在化肥施用上,應掌握適時、適量的原則。 (2)土壤質地與施肥 土壤質地可以影響土壤中養分含量、保肥保水能力和通氣狀況等,它與施肥關系密切。粘土中養分含量高且保肥能力大,養分不易流失。但通氣性差,土溫上升慢,微生物的活動弱,養分釋放慢。所以,在粘重的土壤上宜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在化肥施用上,在早春低溫季節,要重視面肥及早期追肥,以促進小苗生長,后期適當控制用量。相反,砂性土中養分含量少,保肥性能弱,通氣好,有機質分解快,要重視有機肥料的施用,化肥肥效猛而短,應掌握適量、多次、深施的原則,尤其是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揮發性強的化肥更要注意。 關于看土施肥,還必須注意土壤養分含量、土壤酸堿度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測土施肥更能發揮肥料的效益。 3、看苗施肥 (1)作物的營養特性與施肥 每種作物都有自己的營養特性,對養分都有各自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產量需要氮、磷、鉀等養分的數量不同.塊莖塊根作物及甜菜需要鉀較多。豆科作物由于本身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勿需施用大量氮肥,但對磷、鉀的需要較多,施鉬、鈷也有良好的效果。蔬菜中的葉萊類,需氟較多。茄果類幼苗期需氮較多,進人生殖生長時,對磷的要求增加.根萊類前期儒氮多,后期需鉀多。 (2)根系特性與施肥 根系是作物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作物的根系分為宣根系和須根系兩類.直根系人土較深,有明顯的主根及各級分枝的側根,層次明顯,分布在土層深處,故施肥上可深施成分層施,以利作物吸收利用。須根系人土較淺,主根不明顯,根的長短差不多,肥料的施用可淺些.總之,肥料尤其是磷、鉀肥應施在根系附近,以利作物吸收,因為磷、鉀在土壤中是以擴散的方式移動的,速度很慢,施于根系附近,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從總體看,作物的根系發育是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吸收養分的能力是前期弱、中期強、后期又弱。所以,在施肥上要采取基肥、追求肥和種肥相結合的措施,用量上前期少些,中期多些,后期少些:施用深度上前期淺些,中后期深些.這樣使肥料用量、施用深度都能符合作物的要求,可明顯提高肥料的效果。 (三)施肥方式方法 基肥、種肥和追肥相結合是滿足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養分需要的施肥方式,它們的作用及施肥方法簡述如下: 1、基肥 指在播種或移栽前結合基本耕作施人的肥料。其作用是培肥土壤和在作物整個生長期間供應養分。所以,基肥的用量通常較大,且以有機肥料為主,施用深度較深。 2、追肥 指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施用的肥料,是補充基肥不足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滿足當時作物的生長之需,故多數采用如人糞尿、水溶性的化肥等速效性肥料。常用的方法有: (1)潑澆 將肥料溶于水中或適量稀釋后施于作物上。不但供應了養分,而且供應了水分,起水肥并進的作用,蔬菜迫肥常用此法。 (2)撒施 即直接將肥料或將肥料和適量干細土或腐熟有機肥料,撒施于田中,密植作物常用。 (3)條施 寬行作物上采用。即將肥料條施于作物的一側。 (4)穴施 點播或條播作物上均可采用,施后覆土。 (5)結合灌溉施肥 城郊有灌溉條件的蔬菜可采用。將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隨水施人。 3、種肥 指用肥料拌種或移栽時局部施于種子或幼苗附近的肥料。以補充基肥的不足,主要作用是供應作物生長初期的養分。故施用量不能多,以防止燒芽。同時要用腐熟的有機肥料或水溶性的化肥。如銨態氮肥、水溶性磷肥及硫酸鉀等。揮發性的氨水、碳酸氫銨和吸濕性強的硝酸銨和尿素,不宜作種肥,以免影響播種和發芽或燒芽。用過磷酸鈣時,要先用少量堿性物質(石灰或草木灰)中和游離酸,否則會影響發芽甚至燒壞種子。
此外,還有根外追肥,它是追肥的輔助形式,具有肥料用量少,不與土壤接觸避免土壤的化學固定及生物固定,肥料利用率高,作物吸收快等優點。常用根外追肥的肥料有尿素、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近年來,作為根外追肥的肥料(葉面肥)的品種越來越多,適合于蔬菜上施用的也不少,根外追肥時要注意使用濃度。
|